国际新闻

交流增进理解 合作促进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发布时间:2023-11-23 00:57:01   次浏览
来源:

交流增进理解 合作促进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10月14日,国际民间人士代表团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观。
  本报记者 谢润嘉摄

交流增进理解 合作促进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10月14日,在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撒普尔(左一)与孩子们合影。
  本报记者 谢润嘉摄

交流增进理解 合作促进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10月11日,代表团成员在上海古北市民中心学习昆曲手势。
  本报记者 包 晗摄

交流增进理解 合作促进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10月13日,代表团成员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包 晗摄

  近日,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邀请国际民间人士代表团来华参观访问。来自坦桑尼亚、孟加拉国、巴布亚新几内亚、马耳他、南非等国的代表走访陕西、河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感受中国发展成就,探寻中国发展奥秘。10月18日,代表团成员齐聚北京,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在民心相通专题论坛上分享来华参访的心得体会,共话人文交流的生动故事,表达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民心相通的热切期盼。

  尼雷尔领导力学院学员纳万达——

  “把在这里看到的、学到的经验带回坦桑尼亚”

  江水悠悠,斜晖脉脉,黄浦江畔景色如画。

  行走在上海杨浦滨江,近旁是工业遗存改造成的景观岸线,坦桑尼亚西米尤省省长、尼雷尔领导力学院学员雅哈亚·埃斯迈尔·纳万达忍不住赞叹,“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上海,这里的城市景观令人惊叹。在这样宜居的城市生活是一件幸福的事。”

  拥有百年历史的明华糖仓被改造为公共服务空间,杨树浦发电厂原址建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远东最大制皂厂”变身主题咖啡馆……昔日灰扑扑的“工业锈带”如今已成五彩缤纷的“生活秀带”。纳万达一路走一路看,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曾经的祥泰木行,如今成了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在这里,纳万达和代表团成员在一个个旧址模型和老物件展品前驻足细看。“我认为通过此次参观,能更好了解中国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成果,并从中汲取经验。”纳万达说。

  2022年5月,尼雷尔领导力学院2022年度南部非洲六姊妹党中青年干部研讨班在坦桑尼亚举行。纳万达是参加研讨班的120名中青年干部中的一员。从之前的课程研讨到如今在中国的实地走访,纳万达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国家建设成就有了更加真实立体的感受,“我想把在这里看到的、学到的经验带回坦桑尼亚,结合西米尤省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运用起来,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

  交流增进理解,合作促进发展。纳万达告诉记者,在坦桑尼亚,中国企业扎根当地市场,积极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发展。“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与中国企业合作,拥有了更加快捷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许多商品得以从坦桑尼亚来到中国消费者手中。希望未来能持续加强同中国在经贸、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共享广阔发展机遇。”

  纳万达观察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共建国家间的人文交流活动日益增多、民间交往日益密切。他说:“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坦桑尼亚和中国的合作不断推进,两国人民友谊不断加深。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行,让我更加期待更多民心工程落地实施,让共建国家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撒普尔——

  “做美丽中国建设的见证者和讲述者”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远处一座座高山层峦起伏,近处一座座中式小楼整齐排列,咖啡厅、茶饮店、露营基地等一应俱全。水碧山青的绿色画卷中,代表团成员边走边赞叹,“景色好!空气佳!”

  “我非常喜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但从前理解不够深刻。”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博士生撒普尔感慨地说,如今亲身来到余村,看到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绿色发展模式,真正领会到“两山”理念的丰富内涵和实践意义。